
【《樅陽青年說》對話畢玉姣】

Q:還記得自己的第一次志愿服務經歷嗎?
A:大一時,我加入了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。那年重陽節,協會組織志愿者到學校附近的一所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們,幫他們打掃衛生,我記得有個沒牙的老太太笑起來像個小孩,特別可愛,那是我第一次當志愿者。后來,我開始參加各種類型的志愿者活動,有關愛老人、留守兒童、特殊兒童的,有公益宣傳的,還有社會服務的,這其中有我報名參加的,也有我作為負責人組織起來的。
Q:在你這么多次的志愿者服務經歷中,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?
A:每一次的志愿者活動都是一段值得記憶的經歷,如果說最深刻的,應該是2017年的雷鋒日。團縣委組織我們到縣特殊教育學?赐毨Я羰貙W生,孩子們因為我們的到來十分開心,但也有一些孩子不愿意與人交流,甚至連眼神接觸都是回避的。通過那一次,我明白了志愿服務不僅僅是送個禮物、聊聊天、拍個紀念照而已,需要尊重他人,有耐心、寬容心,還需要用專業的方式、專業的知識來支撐。
Q:最近在忙什么?
A:當下最受關注的樅陽油菜花旅游宣傳推廣周活動,目前在招募志愿解說員,活動期間,解說員們將面對縣內外游客進行解說。我特別關注縣委縣政府對這次活動的各項部署,為此我搜集了“一線四片”景點的信息,了解樅陽人文歷史知識,后面還會參加專業培訓。我希望通過志愿解說員這個小小的對外窗口,把樅陽厚重的文化底蘊、豐富的資源物產以及樅陽人熱情好客的精神面貌介紹出去,為樅陽“漲人氣”。
Q:在志愿服務這條路上,你付出過哪些努力?
A: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“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”,是對志愿服務發展的新要求、新期望。邁入新時代,志愿者要弘揚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精神,通過制度化、規范化、專業化、信息化建設,不斷提高關愛和幫助城鄉群眾的能力。和很多地方一樣,我縣志愿服務的氛圍不是很濃,激勵機制不完善,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缺乏,活動開展大多是政府部門主辦,民間組織、社會組織的力量發揮不足。2017年1月,我因工作變動,更加深入地接觸到了青年志愿者這個群體,我想用真情實意凝聚這群年輕人的力量,不斷加強志愿服務隊的向心力。于是我積極聯系這些青年,利用志愿中國網站、志愿匯App、微信群、線下活動等手段,傾聽志愿者心聲,分享活動經驗。經過努力,2017年,全縣所有鄉鎮在志愿中國網站均注冊了網上志愿服務組織,2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到縣級青年志愿服務組織,青年志愿者及其組織的管理趨于網格化、網絡化、規范化,青年志愿服務水平不斷提升。
Q:在繁重的工作之余,為什么還要堅持做志愿者?
A:我認為志愿服務不是一件需要“堅持”的事情,因為它始終是帶給人愉悅感的。這幾年的基層工作經歷,讓我見證了農村的喜人變化,然而農民在物質生活領域的變革總是要先于思想觀念上的轉變,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,為文明新風在基層的弘揚傳播做一份貢獻。
Q:服務別人之余,你自己收獲了哪些感動?
A:收獲很多,但其實一句簡單的“謝謝”和一張微笑的面孔最能讓我滿足。志愿服務促使我不斷進步,讓我明白志愿服務不是施舍,而是相互幫助。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,別人也在幫助我提升自己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還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帶動了身邊一些親戚朋友加入到這樣的公益活動中來。
Q:你認為什么是新青年?
A:有理想,有本領,有擔當,把個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社會理想中去,把個人的學習和專業磨練結合到社會需要中去,把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工作負責擴大到對社會負責中去,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新青年,也是我努力的方向。
【青年檔案館】畢玉姣,女,漢族,大學本科文化,安慶市宜秀區人,現任樅陽縣白柳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、鎮婦聯副主席。熱愛公益,多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。
個人簡歷
2012年10月-2015年11月,在白湖鄉人民政府工作,任黨政辦科員;
2015年12月-2016年4月,在白湖鄉人民政府工作,任鄉婦聯副主席,鄉黨政辦科員;
2016年5月至今,在白柳鎮人民政府工作,任鎮政府辦副主任,鎮婦聯副主席。期間(2017年1月-2018年6月),借調至團樅陽縣委,任學少部部長。
稿件來源:
樅陽在線
|
編輯:
木子
|